象舞指数,告诉你好短视频的样子!撷取短视频精华,揭秘成功法宝,带你成为短视频达人。
2023年新春佳节如约而至,忙碌了一年的你我纷纷踏上返乡的旅程,拥抱至亲至爱,乐享幸福团圆。围绕着“回家”“团圆”的优质短视频作品也在各大平台不断涌现,烘托出浓浓年味,也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2023年1月18日,领导人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讲道:“除夕和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
为了迎接兔年春节,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主流媒体纷纷推出了以“过年”为主题的短视频,通过不同的创作形式和内容凸显出年的味道和家的感觉。这些短视频以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充沛的情感投射登上了2023年1月11日—1月17日“象舞指数”主流媒体短视频周榜TOP10。
如央视新闻发布的重磅短视频《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将“年味”这一经典命题与短视频的轻量载体完美融合,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的“中国式浪漫”图景。
中国青年报的短视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过年要回家才痛快。这个春节,让我们从世界,奔向家!祝所有年轻人顺利回家,过个团圆年!》聚焦客运火车站,运用大量充满年代质感的影像资料,为短视频增添了厚重感。
新华社的短视频《这就是回家的意义》将多个“回家”的镜头衔接成一幅笑声与泪点结合的画面,既融合了纪实叙事的美感,也更符合网民的接受习惯。
1.慢节奏,慢情绪,层层积累出泪点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迎来送往家是团圆”,央视新闻短视频解说词从细节入手,金句频出,直戳人心。“你心中的年味是什么?或是父亲拌的饺子馅,或是外婆蒸的八宝饭……”将小家与大国的精神血脉和情感基因进行连接,人物的多样化,团聚时刻的纪实感、质朴的笑容和滚烫的眼泪,构成了全景化的中国式温暖。群众的自拍镜头,通过亲人久别的重逢,把情感和情绪层层放大和叠加,凸显出了中国式的温情和暖意,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构建起中国人特有的记忆场域。
三条短视频并没有特意呈现宏大场景,也没有说教式的语言文字,而是用平凡堆叠出了不凡。极具温情的旁白串联起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画面,背景音乐的节奏舒缓,抒情且激昂,情绪之“量变”随着配乐的变换逐步累积,最终“质变”成家国情怀与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与共同祝愿。
2.轻体量,轻技巧,唯有真情最动人
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放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便是“天下武功唯情不破”。一声“回家”,让多少游子牵肠挂肚;一句“过年”,让千里春运只为团圆。“你在身边才是年”“这就是回家的意义”“从世界,奔向家”……一声声动情的“我回来了”,一个个家人之间的拥抱,三条短视频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妙,不同题材却同样激荡人心。时空上纵横捭阖,但情感线和解说词却始终紧密相扣,通过抓取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一瓶酒,一盘饺子,婴儿的一声啼哭,一句问候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团圆文化,也展现出疫情之后人们期待一个新起点的美好愿景。
轻体量的短视频用细腻平和的手法勾勒出大众所熟知的“年”,与主流情感相结合,将“年”的主旨娓娓道来。中国青年报以高铁站台为场景,联通各个主要城市,体现旅途中的种种不易,假定语态对大家归心似箭的心境进行了整体描摹。平实的女声配音给人一种温暖温馨的亲切感,这正是“关心语态中的共情”。用一种假定性的“纪实”,呈现出一种胜似记录的真实感,体现了一种戏剧性与纪实性的融合。这三条短视频充满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播力,成功搭建起了与观众共鸣的情感链接。
虽然三条短视频的形式不同,有剧情的、有记录的,也有随手拍的,但反映的都是“家的感觉”和“年的味道”,营造出浓浓的新春气息和暖暖的团圆氛围。可以说,这些短视频是主流媒体在经典命题创作和传播上的又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