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系统的反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的现状,由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先行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大秦直道》将于12月初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虽然是公路夺宝探险题材,但和类似的影片大不一样的是,《大秦直道》的编剧和出品人徐伊丽是一位文化学者,她对在电影里还原历史细节的考证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这也使得先期有幸观看到《大秦直道》的部分观众戏称“看完《大秦直道》等于上了一堂丰富详实的历史课。”“《大秦直道》完全可以测试出一位电影观众的秦汉历史知识段位。”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场仿汉代婚礼,电影呈现是让内蒙一家企业和陕西的一家企业在秦直道上联姻,其实际用意是为了向观众介绍秦直道不只是一条战争之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秦直道为民族融合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等都走的是秦直道。婚礼上又安排了抢亲,这其实也是秦直道上一直延续的一种风俗,在陕北乃至内蒙都很盛行。如,成吉思汗的母亲就是成吉思汗的父亲抢来的。仅仅这么一段情节,还把抢亲的人设计成了蒙恬的家将的后裔,世世代代都在守护秦直道,其实是在讲一种忠义文化,蒙恬、蒙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义之将。
对历史的严谨代价就是片方自己增加了各种影片制作的困难:根据历史记载,秦色尚黑,但是拍过戏的黑马一匹也找不到,于是剧组将找来的马一遍一遍的焗油,给马焗油不像人染头发,用吹风机或者烘烤器烤干了,焗过油的马你得等它自然干,可往往还没等到干,一场雨下来马又成了花马,又得从新焗油。即使焗好了油,马也干了,夏天马掉毛,骑手一骑上去,跑上两圈,马又成了花马。
为了展现秦直道当初是用红黏土铺就的,片方从十几公里的山外买了红黏土,一车一车的往山顶上运过来铺路,但山区多雨,刚铺的土路,一下雨就几天都没办法拍了,只能再重新铺。拍完了也不能一走了之,为了保持秦直道的原始风貌,电影拍摄完成后还要把红土运走,把道路恢复原貌。
不仅如此,《大秦直道》还用心在情节里添加了许多细节,完善影片的可看性:盗墓的最后是无意中掉入流沙墓里,这个墓里面的宝藏是两块碑,一块是秦朝还没有统一之前,李斯还是客卿时写的一块记事碑,记载将军蒙骜在攻打赵国的途中受伤,秦王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在攻赵的途中反叛。另一块碑是唐碑,记载李斯碑是在秦王李世民攻打突厥的时候发现的,因为要打仗,带不走,就地掩埋了。这两块碑是特意安排的,为了介绍秦直道在还没有修建之前就是一条战争之路,秦直道修建以后到唐代还在发挥着战争的作用。事实上秦直道直到近代也有过大规模的战争,直罗战役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打的第一场胜仗。而那块李世民留下的唐碑也是真实存在的,六十年代被人发现无法带下山,被人就地掩埋了,至今陕西省文物局还在派人寻找。
电影里面还很巧妙地用了狼烟,因为秦直道人迹罕至,是珍禽野兽的乐园,至今也没有信号,所以安排放狼烟也比较合理。古时候的主要通讯就是烽火传情。
总之,《大秦直道》里的每一处牵涉历史的情节、道具都是精心安排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场戏都是在或多或少的介绍着或者隐喻着秦直道的历史文化。虽然不一定有普通观众想看的那些刺激和神秘,但却让很多专家学者大呼过瘾,从这个角度来说,《大秦直道》绝对是一部良心之作。徐伊丽表示:“观众看过电影后要是会秦直道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